高教研究与发展动态
2017年9月(总第57期)
主办:开封大学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目 录
● 本校动态 2
坚守梦想 不断成长 2
开封大学荣获“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7
bob体育平台官网喜获一项教育部重点立项资助课题 7
bob体育平台官网参加全国第86届大型校企合作暨中西部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 8
● 本期专栏:优质学校创建 9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解读 9
新质量时代高职院校宜精准发展 18
优质高职的“根”与“魂” 21
从示范到优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前瞻 23
● 政策与信息 3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bob体育平台官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32
刘延东副总理致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38
教育部长陈宝生《求是》撰文:如何弘扬黄大年精神? 40
● 高教论坛 42
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 42
智库访谈:双创教育,产教融合的真正高点 47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在哪 51
l 他山之石 55
从实例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九大特征 55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看国外怎么做 61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大要点 64
● 本校动态
坚守梦想 不断成长
——校长宋志敏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开学季。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及军训动员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 5570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借此机会,向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教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色九月,汴城菊花姹紫嫣红竞相斗艳,八朝古都展现绚丽多姿的古城风韵。丰收九月,八方学子怀揣梦想激情汇聚,开封大学彰显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相聚于开大是一种缘分,也是一次人生的机遇,谢谢你们选择开大,相信你们也会很快热爱开大。
开封大学始建于1980年,建校37年来,一代代开大人秉承“明德、励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促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成长成才、人民满意为目标,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宋文化、现代大学文化,以及焦裕禄精神、工匠精神涵养求真求实之魂,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教风和“乐学、善思、精技、拓新”的学风,探索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强校之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贤达、业界精英、工匠之才!
或许在家长或你们心中,“985”、“211’、“双一流”高校占据了bob体育平台官网的分量,但今天我想告诉诸位的是:当今社会已从虚拟经济转型到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型企业蓬勃兴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时代呼唤高职教育,社会需要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是经济越发达重视程度越高。目前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势头、发展的质量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独树一帜,正在受到家长、青年学子的青睐。在国家大力推进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双一流”建设的同时,高职教育启动了优质学校建设,优质学校建设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双一流”建设。开封大学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以37年办学的深厚积淀,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品牌高职院校、全国就业50强学校的底气,成功入选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进入了“双一流”建设行列,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标杆”!!学校将以建设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以提升办学层次为抓手,全力建设一流的专业和专业群,全力建设一流的实验实训基地,全力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开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筑多维育人的体系,为你们成长成才搭建优质的平台,创造优良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学们,毛泽东主席寄语青年人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谆谆教诲,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青年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朝气蓬勃,最活力四射、最豪情满怀的年华,也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关键时期。从今天开始,开封大学将成为你们登高望远、读书提升的新起点,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怎么学,学成什么样,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一位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你们追求的答案。学校希望你们早立志、立大志,有梦想、有目标,敢担当、勇创新,善学习、重修身,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梦想,不断成长!!
构筑梦想,要志存高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需要生命自觉的,生命自觉是需要大志唤醒的。当前,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崛起。身处这样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需要青年人为之拼搏,爱拼才会赢;需要青年人超越小确幸,走向大抱负;需要青年人把自己融入时代大潮,把人生写进中国大地,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伟大使命。立志是人生奋斗的前提,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指引前行的心灯,心灯不灭,奋斗不止。一个人没有明晰的人生志向,就犹如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没有导航,注定是要迷失方向的。把立志放在求学做人的第一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同学们把立志做大事、立志做成事作为人生的主旋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承载起家庭的重托!!
实现梦想,要勤奋创新。勤奋和创新是我送给16级小石榴们的两把金钥匙。今天也把他传给你们。“一勤天下无难事”,在知识更新日趋加速的今天,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勤奋当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创新才有机遇,敢为先锋才能不负时代。青年时期是培养训练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对新问题保持敏感度,把学习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养成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审辩式思维的好习惯,多向老师请教,多与同学讨论,多在实践中探索,大开脑洞、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华罗庚说,“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是华罗庚教授所说,华罗庚教授一生并未上过大学,仅上过职业学校;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创新,成为一个受世人敬仰的大科学家。同学们,你们可以借用16级小石榴们的金钥匙,牢记华罗庚教授的名言,让勤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坚守梦想,要执着担当。执着和担当是我今天要送给你们17级的两把金钥匙。执着和担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期待,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胆识。实现梦想的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无数坎坷、失落、失望、失败,这些都是成功者奋斗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只要坚守梦想,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执着和担当的勇气,就能经受住各种风浪和困难考验。有了执着的担当,你就会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前进。今年暑期,我带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到习总书记当年下乡的梁家河参观学习,深有感触。陕北七年的艰苦知青岁月,是总书记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刚初中毕业,从北京大城市下乡到陕北偏僻山村,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像的,总书记凭着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人格精神,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为成就光辉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你们要想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像总书记那样经历过磨砺,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目标,不断成长,追梦前行!!
不断成长,要善于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进入大学,学习仍然是你们的主业,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善于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驾驭自己和时间的主人。古人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读好书,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既要勤于动脑,也要敢于动手,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多到实验室实践操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读书中博观而约取,在实践中厚积而薄发,以扎实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赢得自身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断成长,要立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学以修身为本,人以立德为要,德行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一种崇德向善,明礼求真的价值取向。今天,同学们进入新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小成在智,大成在德”的道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公序良俗,自觉做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以德立身、以德润身,明礼向善,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不断成长,要涵养格局。成长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格局,就是人的眼界、胆识和心胸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眼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学习观察、思考实践的积累,今天我告诉大家,开阔眼界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把自己上升一个维度,即二维变三维,群众变领导,下级变上级,职员变老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高才能望远。眼界决定境界,大境界才有大胸怀,大格局才有大作为。拥有大格局者,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更没有因为能力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我今天想特别提醒同学们,决不能因为考了本科分上了专科而怨天尤人、骄傲自满,浪费了大学美好的学习时光,决不能因为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自暴自弃、放弃努力,错失在大学校正自己的好机遇。95后、00后的你们开放大胆、求新追异,在信息爆炸和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希望你们能够以宽广的视野进行抉择,以博大的胸怀拓宽前行之路,以恭敬宽容的心态丰厚人际关系,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珍惜眼前,把握未来,走向更美更宽更广的人生!!
同学们,开学典礼之后,你们将正式开启军训生活。军训既是国防意识的培养、军事技能的训练,又是身体素质的锻炼、坚强意志的锤炼。希望同学们在军训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挑战自我,以教官为榜样,学习严格守纪的观念,吃苦耐劳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优异的军训成果开始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同学们,初入大学的你们,成长才刚刚开始,希望你们坚守美好的梦想,在开封大学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成长的真谛,定义最美的人生!我相信,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的你们,一定会丰满知识与技能的双翼,成为品德与才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同学们,2017级的你们被亲切地称之为“小石器”,希望你们紧握执着和担当这两把金钥匙,在开封大学这一大熔炉里磨砺、淬炼、积累、沉淀,把自己雕刻成为一方令人拍案叫绝的奇石,一颗引人瞩目的宝石,一块斑斓璀璨的美石!!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窗体顶端
开封大学荣获“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近日,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发布《bob体育平台官网公布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高〔2017〕542号)文件,开封大学成功入选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学校名单。另外获悉,在近期的河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评审中,开封大学同时获得6个骨干专业、3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的建设项目立项,形成了以“国家级优质院校”为龙头的系列高层次多领域的建设项目丰硕成果。
“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成果获批,标志着开封大学在“创新发展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得到极大认同与肯定,也标志着开封大学正式迈入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创建国家级优质院校,对于开封大学来讲,既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机遇,也是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契机,“十三五”发展伊始,开封大学深以致远,厚积薄发,自此,学校事业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创新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征途中,开封大学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舞台。
信息来源:发展规划处 林宁撰稿
bob体育平台官网喜获一项教育部重点立项资助课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布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项结果,bob体育平台官网副校长万是明主持申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喜获批准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近两年,bob体育平台官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该课题也是bob体育平台官网教改研究一个重大突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和督促,严格按照教育部课题鉴定结项管理办法和要求,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圆满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
信息来源:发展规划处 丁召彬撰稿
bob体育平台官网参加全国第86届大型校企合作暨中西部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9月19日,全国第86届大型校企合作暨中西部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在郑州召开,bob体育平台官网校企合作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洽谈会共有苏州尚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阿吉豆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160家企业和150所高校到会。
在互动一对一洽谈交流环节,bob体育平台官网代表与到会企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宗旨,就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洽谈,各专业共达成合作意向近80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朱跃峰接受了河南省电视台对此次活动的专访。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促进了校企之间资源和信息的有效交流与整合共享,为bob体育平台官网和企业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对bob体育平台官网校企合作深度对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信息来源:校企合作处 刘娟撰稿
● 本期专栏:优质学校创建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解读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 林宇
高职教育近年发展的势头、提升质量的幅度明显,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独树一帜。在去年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上,鲁昕同志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功地引领和带动了中职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本科转型,影响和撬动了继续教育改革”,从而把高职教育在各类教育中的位置、作用和自身改革发展中的影响说得非常清楚。从1998年教育部成立高职高专处到现在,我认为高职教育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三教统筹”阶段。原来分属三个司局管理的三块专科层次教育放到了一起,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向;二是“规范管理”阶段。第一次制定了高职的专业目录,开展了首轮教学评估;三是“内涵建设”阶段。示范校建设影响了整条战线,为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到内涵建设上起了巨大作用。这些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就不需要规范管理了,只是不同阶段工作重心有所不同,实际上所有工作都是持续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超出教学、课程范围之外的任务被提上了工作日程,我认为目前跟随整个高等教育一起,高职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办学制度上探索混合所有制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基于此,教育部2015年10月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内容是教育部各司局对高职下一步改革发展要求的汇集,不仅限于职成司的业务,不仅限于教学改革,而是整个教育部方方面面对高职改革的要求全部都汇总在其中。所以是一个综合改革的部署,适应了高职现阶段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它是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也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之后,如何引导各地使用好中央分配经费的一种尝试。以前我们习惯于搞项目,有项目就有经费,大家拿到经费后搞建设搞改革。现在中央财政的经费不再以项目形式下拨,而是把专项转移支付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因素法来进行分配。以后央财对高职最主要的经费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均奖补。目的是帮助各省到2017年实现高职生均12000元的标准;二是绩效奖补。即根据每个省份高职事业发展的质量,用因素法来分配经费,质量越高得到的经费就越多。经费直接下到省里。经费到省后如何使用,如何让这些经费为我们所希望推动的改革去服务,这是我们制订行动计划的又一个目的。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教育部第一个专门针对高职教育,全面、综合、系统部署改革发展的文件。从研究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五个“更加强调”:
一、更加强调发展质量
高职发展很快、增量很大,下一阶段我们更加看重发展的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不仅仅指教学质量,指的是整个高职教育的质量。《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至少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体系结构。如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这个体系又如何实现有效运转,这很关键。国务院《决定》中对职教体系专门有一段论述:中职是巩固提高,高职是创新发展,本科是要转型,专业硕士要突出应用。也就是说现代职教体系的层级都有了,但还不成体系。小学、初中、高中,这是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不同层级间实现了对学生的接续培养。而我们现在勾勒出的职教体系,不同层级间没有实现接续的目标,人才培养没有体系化、系统化。关键是推动各个层级的改革,不仅是勾勒出来,还要实现类型一致地有效地运转,这才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最核心的内容。现在我们特别关注“十三五”规划,院校设置怎么安排、什么原则、能否按照国务院《决定》要求实现高等学校的分类设置、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和分类拨款。我们推动修订职教法过程中也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比方说希望写入“高等职业学校经过教育部批准可以举办本科专业”这样的内容。
第二,优质学校的建设。有了体系,还要有骨干。延续高职示范(骨干)校项目的成功经验,继续扶优扶强、力推率先突破。事实证明,正是有了示范(骨干)这样一批学校,极大地改善了社会对我们办学质量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说,示范(骨干)校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高质量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要延续这种扶优扶强的做法,同时还要传导“不改革不发展,就要倒退”的压力。优质学校的遴选,不以出身论英雄,不是说国家示范校肯定就是优质校。高职大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学校之间的差距有的确实很大,但不绝对。我们要给那些任何时候想干事、能干事的学校机会。
第三,专业布局。学校的层面上,专业建设要满足需求,按照需求去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行政管理部门层面上,对专业的布局要有调控手段。学校有办学自主权利,但行政部门也应该主动调控、有所作为。专业布局要合理、有效,保证优质专业的发展,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
第四,提高办学质量,做好区域协调。每个省份,学校之间的差距或多或少都存在。国家多年来一直坚持东中部支持西部发展的政策,希望在省域内也要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实现区域内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一个省里办成两所高职中的“清华”,其他还有一批办不下去的学校,不能说你省的办学质量是高的。优质校建设是要在前面冲一冲打开空间,队伍后面还要推一下,实现整体提升。
第五,服务好国家战略。办职业教育应当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学校要提高对国家战略的敏感度,提高反应速度。
二、更加强调综合改革
现在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改革,在强调教学改革的同时更强调其他方面的改革。综合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各项改革的方向一致起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相互之间不因为掣肘而使得效果打折。行动计划对教学之外的改革主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高职考生招生制度。教育部2013年发文推动高职考生招生制度改革,一共确定了六种统一高考以外的招生方式。招生方式多样化不是为了解决学校招不到学生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单一高考无法满足有意愿够条件的人群接受高职教育的问题。六种招生方式针对不同人群,执行过程中一些省份工作存在偏差。一是借用高考的部分学科成绩,允许学校根据需要另外加试一部分科目,总成绩作为入学依据;二是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招生,强调增加动手、实操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增加权重,因为考试就是指挥棒,基本上你考什么他就教什么,如果对中职的招生只考语数外计,那么很多学校就只教语数外计,把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带歪了;三是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招生,只限于一些需要从年纪比较小时开始培养、培养周期又比较长的专业;四是综合评价招生,用中学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依据,适用于社会确实有需求而实际招生困难的专业。比如一些艰苦行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读,但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迫切。五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免试录取,主要针对全国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劳动模范等。每种招生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高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的。但是有的地方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就把综合评价招生作为“救命稻草”,哪个学校招不到学生了就给它这个权利,这是毁坏高职声誉和前途的做法,要纠偏。
第二,试点学分的积累、认定和转换制度。行动计划用了两个新词,“接续培养”和“学力补充”。学分的积累、转换是大方向。学分就是学习经历的记录。学分的认定就是不同教育机构,基于自身质量标准,对于相同学习经历的认可。可以体现机构之间的差距。例如,学生在高职学校上了机械制图课,考试合格拿到5个学分,到同济大学继续学习,同济可能不全认这5个学分,也许只认3个、1.5个学分。这是学校之间的一种双边协议,基于各自标准的协议。实现学分转换,就能够使得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机构中的进行流动,并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学习。真正建立起这个制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实现有序流动,而不是以牺牲门槛质量为代价人为地去提高升学率。国务院《决定》下发以来各省响应积极,但有些做法值得商榷。比如,人为地规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比例。为什么我们的本科学校不愿意招收专升本学生,有几个原因:一是专升本时间短,学校要折腾一次宿舍等麻烦;二是我们本科的学校并没有延续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普遍反映专升本的学生不好教。人为地规定升学比例,实际上就是以牺牲门槛质量作为代价的做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希望建立学分制度,到时候学生在职业学校体系中学习,有意愿也有能力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要靠学分来认,不够的重修补足。教育要给人提供机会,同时还要规定条件。只看意愿不行,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所以我们提出学力补充。职校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课程学的多;学科型教育体系里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学时多,但是动手能力有差距。如果相互交流,那就要缺什么补什么,达到门槛条件之后再大家齐步走。这样人才的流动才是有序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
第三,高职“走出去”。走出去有多种方式,《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列举了几种:一是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现在企业走出去很的多,我们职业学校可以承担起当地劳动力的培养任务;二是对职业教育欠发达国家的支援。应该看到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外的bob体育平台官网国家,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是有比较优势的;三是服务国家的周边外交。利用我们相对的优势为周边国家培养那些熟悉和认可中华文化,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第四,技术技能积累。技术积累指技术在企业当中得以保留并不断地予以突破提升的过程,技术技能积累就是应用技术的传承研发与服务。高职学校,特别是发展得比较好的高职学校,应该把应用技术的研发服务提上日程。决定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要求高职服务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应用技术研发服务的目的:一是可以和杰出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高职学校不能只培养合格人才,还要培养杰出人才,应用技术的研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二是可以锻炼教师队伍;三是可以提升我们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应用技术的研发,缩短企业的产品周期、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带来真正的效益,那话语权就不一样了;四是提高我们社会服务的附加值。
第五,培养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要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教会议之前接见全体代表时候的要求。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把职业精神养成和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起来。
三、更加强调创新发展
人无我有是创新。方向明确,没有现成的规则、没有成功的经验、没有明确路径时候的探索实践,这也是创新。bob体育平台官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到了几个方面。
第一,职教集团。据统计,全国现有职教集团超过1200家,70%以上的职业院校参与到其中。但就职教集团的内容来说实质性的不多,对于学校发展有实质推动的不多,总的来看形式大于内容。行动计划提出一个职教集团发展的新思路,就是探索以有特色的学校输出品牌、管理、资源的方式,建立学校连锁型的职教集团。这一方面要易于实现;另一方面对于优质资源的快速扩散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我认为,这种培养方式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将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到目前的最高的境界、最新形式,也是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一个办法。对于现代学徒制,我们希望严格把握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学生的双重身份,可以采用先招生后招工,也可以先招工后招生,还可以招生招工同时进行,总而言之要保证学生的双重身份;二是联合培养,企业一定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具体任务,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培养过程,这是一个基本形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一路走来,形式方法一直在进步,最初就是一般合作,后来发展为订单班形式,但是这些培养形式最终的责任和风险都在学校。订单可以退掉,学生却不能退掉。所以,校企合作也需要有制度性的约束,约定好双方的责任,这样才能把校企合作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三,混合所有制办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对经济的提法通过国务院《决定》被引入了职业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给职业院校聚集bob体育平台官网的资源,提高职业院校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提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行动计划提出要在二级学院的层面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希望通过大家的实践对这项工作进行探索和积累。
第四,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如何落实“双创”?我认为,相对于创业来说,我们更应看重创新。一是要把创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本领,创新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三是学校要发挥组织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
第五,教学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学校的教学过程、教育工作,能够适应当前学生、现在年轻人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高职领域行政还保留着一个专项,就是资源库项目。这几年资源库建设的政策一直在调整,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把评价的权重放在使用上。下一步信息化必将成为教学领域改革的重要方面。
四、更加强调地方统筹
这主要是反映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方式上。全国统一规划,地方自主申请认领。中央财政的高职经费以后主要就是两个部分,全部直接划拨到地方。以前强调地方统筹,bob体育平台官网是指责任,现在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落实,地方在加强责任的同时,能够调配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这对于管理能力比较好的省份是好事,但对于管理能力不强的省份不见得是好事。把所有的资源、责任都放下去,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会越拉越大。
更加强调地方统筹,因为地方的财力、责任都越来越大。我们制订行动计划,一方面是指明战线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引导地方财政的投向。任务分完了,接下来的任务主要在于管理,通过加强日常管理保证绩效。行动计划执行的三年中,凡行动计划所涉及项目的执行绩效,都会被要作为中央高职资金分配的依据。承担了任务不代表已经完成了任务,三年执行期后我们要根据每年收集的绩效,对这些项目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才认为是真正完成了,没有通过的就没完成,相应结果届时也会发布。
五、更加强调保障体系
这不仅仅是指教学质量的保障,而是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其一,强调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行动计划第一次明确了高职教师5年必须要有6个月到企业去实践,这是我们跟教师司共同研究决定的。5年中6个月是为了方便学校的工作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工作安排集中6个月去企业,也可以每年去1~2个月。每160个学时的任务折算一个兼职教师。要求地方研究专门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办法,如果只交几篇论文、看看期刊级别,这样的引导就偏离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方向。其二,强调落实生均经费。生均经费2017年要达到12000元是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明确的要求,今年很多省份都是初次达到,说明各地落实这个政策是有力的。现在高职落实生均经费存在问题主要在于那些非省级财政负责保障的学校,省级财政直管的学校一般不会有问题。非省级财政直管的学校,包括地市、行业的学校,要如期落实12000 元的标准有难度。我认为,这个问题和各地如何执行政策有关系。有些省份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例如谁办的学校谁出钱,理论上似乎是对的,但实际上在落实生均经费政策方面采取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中央财政的款项中有一笔是生均奖补,什么是生均奖补?就是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谈判,你距离12000元的要求还有差距,那么差多少?比如说差5000元,省里财力又有限,那么央财出3000元、地财出2000元。如果地方同意了,那地财的2000元先到位,央财随后下拨3000元,这就是生均奖补。中央财政帮助地方如期实现12000 元的标准。谈判的依据是全省平均标准,奖补也应该面向全省所有学校。如果省里把中央奖补全省的经费全部用在了省级财政保障的学校,则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希望省级财政至少能够效仿央财的这个做法,建立奖补机制,帮助所有公办职业院校都如期达到生均12000元的标准。其三,强调了院校治理。院校治理最核心的是章程,按照教育部要求,2015年全部高等学校的章程建设都要完成,但是从全国摸底的情况看高职学校完成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只有不到八成的学校完成,因此我们在行动计划中依然提出了章程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其四,强调了质量年报。高职年报已经基本实现了应报尽报,从国家示范校、骨干校,省级示范校,所有公办高职,最后扩大到全部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基本实现了应报尽报。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质量年报本身的质量,增加它的可读性、可比性和量化程度。质量年报每年的要求实际上也都在调整,一系列表格都在不断丰富。我们是本着不给学校增加负担的原则来设计,希望学校都能够按照我们每年发布质量年报通知的具体要求编制和报送。去年我们开始搞年报的合规性检查,检查年报是不是符合要求、通知要求报的5个部分是否都有了、相应的表格是否都有了?从实际检查结果看有些学校对这项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质量年度报告。
最后谈一谈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bob体育平台官网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诊断与改进这两个词放到一起,是一个新的设计。这是落实国家管办评分离政策催生的一个制度设计。以前我们把评估作为保障质量的一个手段是大家普遍的认识。高职的两轮评估比较成功,第一轮水平评估解决了一些基本的办学规范和条件的问题,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决了评估工作重心由外延向内涵转变的问题,使学校能够把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而且开了整个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先河。现在中央要求管办评分离,就是负责管和办的不能再搞评了,这就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评估本身以前被认为是一种手段,现在成了一种权力;二是评估作为一种手段被从业务部门拿走之后,主管业务部门还要不要对战线的质量负责、如何负责;三是大家都认为评估是为了保障质量,但是很少认识到评估还有一个推进战线改革的职能,业务主管部门希望战线下一步朝哪个方向去改革、在哪个方向要努力,会反映到指标体系和实际的操作当中。现在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完全脱开业务主管部门,那么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很可能会要面对上面的两个声音:主管部门推进改革,但评估部门在评估设计上跟改革方向不尽一致怎么办?关键的是如何对战线的质量有所要求、有所把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手段来把控。
其实,诊断改进本身应该是每个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每个岗位都面临这项工作。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位,一年运行中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应该有一个诊断改进的环节,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学校都疏忽了这项工作。所以,把学校本身的工作提升到教育部层面上来推动,原因就在于此。诊改制度本身的设计很简洁,下发指导方案是希望能够指明: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具备基本的质量保障能力;希望每个省以自己的情况,在指导方案基础上制订省里的实施方案,学校根据实施方案制订学校自己的执行方案,执行这个方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校工作系统化的过程和学校工作流程优化再造的过程。这是融于学校全部工作中的一项工作,不是要学校在现有的工作之外打一个“补丁”,更不应该交给学校以外的机构去从事。在学校诊断改进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省级行政部门复核的环节。抽样本身是为了保持压力,希望大家工作不要走过场,要实实在在地把工作做好。我认为,诊改复核机制的设计是比较先进的,复核结果有三种:有效、待改进、异常。如果说评估是对学校本身质量的绝对评价,那么诊改复核的结论体现的是学校自身质量保障能力的有效性。如果学校通过自身的诊断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那么复核出来的结论肯定是有效的,而不在于学校目前的水平怎么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一个学校能够不断地这样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个学校的质量肯定是蒸蒸日上的。而且,这个诊改机制设计本身还能够避免当初社会对评估工作的诟病,也就是造假问题。谁都希望争取一个好结论,甚至希望这个结论能够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于是就会出现形形色色问题。但诊改复核的机制设计不一样,你能够充分发现和解决好问题你的结论才会好,藏着掖着文过饰非则将面对不好的结论,这从设计上杜绝了造假的动机。诊改抽样工作本身就是学校自己的工作,教育部推进诊改工作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学校都能建立起针对自身的有效的诊断改进制度,诊断改进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教育部层面不再直接推动这项工作。每个学校都能自主保证发展,整个事业就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息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6-21
新质量时代高职院校宜精准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数量扩张型转到质量提高型的“新质量时代”,从国家层面到每个教育单位,不能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精准发展之路。特别是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更要在精准发展上下功夫,从国家的总体要求出发,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和高职教育的特性,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精准打造办学的亮点、特色、优势,精准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精准构建特色优势
学校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力,关键在于构建鲜明的办学亮点、特色和优势,我们将其分解为五个“精准性”。
增强产教融合的精准性。作为苏州市政府创办的职业大学,必须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密对接苏州产业发展,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校企、校行、校政、校地”的对接,与企业、行业、部门、地方政府进行“广领域、深层次、紧密型、重实效”的全面合作,为苏州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输送急需人才。
增强专业优化设置的精准性。既要从现有学校条件出发,又要紧扣地方发展需求,优化整合现有专业,重点建设品牌专业和专业群。专业设置既要打破学院之间的分割,从学校层面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又要打破不同专业间的阻隔,实现课程内容的互相融通,探索跨院系、跨专业的交叉培养新路子。
增强扶持创新团队的精准性。要从学校现有基础和发展前瞻性出发,将内部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整合,挑选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型团队,服务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如精准选出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和创新团队、平台,给予工作场所、设备投入、科研经费、绩效考核等多方面支持。
增强创业就业的精准性。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为他们的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放矢加以施教,进行定向化、个性化教学。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工作通道,并进行基地化、建制化、集团化的就业推荐安排;同时鼓励有项目、有志向的学生探索创业之路,真正“成就学生”。
增强竞赛成效的精准性。学生参加竞赛层次高、获奖多,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针对各类竞赛纷繁众多的情况,应从学校实际出发,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地统筹协调,明确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的参赛项目,有所侧重地加以支持和激励。
精准提升教师队伍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然会成就一所品牌学校。遵循“成就教师”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育、提升,精准拓展他们的能力、提升素质。采取激励政策,引进紧缺型的人才团队,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发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同时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头衔、重研轻教等倾向,鼓励教师带好学生、上好课程。此外,精准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以制度管人、管事、管学,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学校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比如,如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提升,如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都需要制度来保障。
精准建设学风校风
在增加学校硬件投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抓好学风校风建设。一要培育好工匠精神。可充分发挥其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教师、学生形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建设好校园文化。二要培养好学生的乐观进取精神,加强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教育,树立拼搏进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直面困难、努力学习、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生活,力求人生出彩。三要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以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衡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精准发展,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考核也更透明了。如何在教学创新、科研发展、专业建设、平台创建、校企合作、创业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定明确的、量化的提升指标体系,进一步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性,也是推动学校在“新质量时代”取得新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钮雪林,系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17-04-30
优质高职的“根”与“魂”
高职院校办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校的积累、底蕴和声誉。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高职教育自信的标志。
时下,国家正在致力于推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优质校建设,这是契合《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为使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发挥更大效能,就要把良好的积累、底蕴和声誉作为院校发展的“根”与“魂”,以此辐射、引领众多高职院校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只有培养出一流工匠人才,才能成为国家优质校
优质院校的底蕴来自高职院校自身的积淀。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要走高职特色之路。高职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就是高职教育必须要有行业背景,要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理念、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等。只有培养出一流工匠人才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才能够成为国家优质校。近年来,在高职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行、重匠艺轻匠心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工匠人才的培养,有些地方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没有根本性消除。
高职院校要有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体系和人文积淀,这就是“底蕴”。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要同时具备“哲”与“匠”两种品质。“哲”指思想,思想一定要致广大;“匠”指劳作,劳作一定要尽精微。“哲”与“匠”是对师者的颂歌,培养“工匠”的师傅们首先要成为“哲匠”,首先要功夫过硬。
不管遭遇寒流还是面对繁荣,高职院校应始终坚守初心不变,始终守望培养时代劳动者的情怀不变。正是这样执着的坚守,才能形成学校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底蕴。
优质校的底蕴与企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分不开
优质校的底蕴除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原始积累外,还与企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分不开。通过校企合作积攒的后劲,也是助推学校适应市场的原动力。
建设优质校,还要有当年国家示范性院校成功建设的底气。2006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计划,这是在我国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的影响比较大的一项工程,旨在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这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都有较高的起点、各有鲜明的特色,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育人能力等方面都优势突出,至今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优质校,还要有支撑重大战略项目的底气。以地处甘肃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解祖国石油石化人才荒的燃眉之急,国家把天津石油学校、承德石油学校和玉门石油学校等当时国内顶尖的相关专业老师和设备,成建制地移至兰州石油学校,组建国家层面工匠培养场所。为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更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工匠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号称“共和国长子”的“兰炼”和“兰化”先后输送了1.6万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优质校的声誉来自有影响力的毕业生
高职院校最大的声誉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毕业生。校友是学校流动的金色名片,优秀校友怎么来培养?这就具体落实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来。
高职院校要勇立潮头,大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体系,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行业背景和多年办学以来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把培养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对企业文化认知和企业理念认同结合起来,推动行业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将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事业成功,促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经济社会之所需。
用文化培育工匠种子、培养工匠情怀、培植工匠沃土,最终使学生走向企业、服务企业,才可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17-08-17
从示范到优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前瞻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推进,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价值取向,也成为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题。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其重要特征就在于追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细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国家适时推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并非是纯粹的政策驱动结果,而bob体育平台官网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在于集聚优
质职业教育资源,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的效率与效益,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在这样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吸取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优质高职院
校建设的方向。
一、从示范到优质:深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吸引力不足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20世纪末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并逐渐占据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山 ”。诚然,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为bob体育平台官网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的“弱势群体”形象,也未能真正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质量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开始由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2010年,又在原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新增了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以此来深入推进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效果来看,示范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然而,示范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其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作用也比较有限。
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真正从根本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逐步提上日程。2015 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2018年)》,明确提出“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随后,教育部又发文指出,到2018年,将支持地方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天津、浙江等30个省市今后3年预估投入63.65亿元建设313所优质高职院 校。所谓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就是对准“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高职院校”这一理想目标,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基础之上,在先求全局做大(规模化发展),再求局部做强(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之后,通过着力深化、转化和固化示范性建设成果,持续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整体内涵做优,全面提升办学品质与境界[1]。为了巩固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果,使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bob体育平台官网地区,让bob体育平台官网的人享受到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教育部适时推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反思
自2006年启动以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已经推广了十余年,并取得不少成绩,最显著的变化是,对高职院校 “本科压缩饼干”的诟病基本没有了。在深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启动,我们更需要在实践层面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
(一)资格遴选还是绩效评估?
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各地高职院校对于该项目的申报并不十分积极。当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动之下,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竞争力,不少高职院校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升格上,即千方百计地寻求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机会。在第一轮建设项目结束之后,示范高职院校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与社会影响力逐渐显现,并得到bob体育平台官网“圈外”高职院校的关注与羡慕。国家层面对高职院校升格政策的严格控制,更加凸显了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优势,以致在第二轮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之际,呈现出 “剑拔弩张”的竞争局面。为了获得所谓的示范高职院校 “资格”,不少高职院校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前期的项目申报上,不可谓不“尽心尽力”。然而,与申报资格时的“热情百倍”相比,不少示范高职院校在拿下项目之后却“热情骤减”,尤其是对于项目建设过程的关注与投入明显不足。实际上,为了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财政拨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并非所有学校都将“钱花在了刀刃上”,项目建设取得的育人效果由此大打折扣。与资格遴选时的严格控制不同,项目验收的严格性与科学性仍然有待提高。从验收结果来看,第一轮示范高职院校全部通过验收,第二轮示范高职院校验收也仅有一所没有通过。同时,为了完成项目验收,不少高职院校精心包装的 “绩效”不见得就是“实效”,其中掺杂了多少“水分”也有待甄别。
(二)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
回顾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进程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在获得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资格之后,学校往往会获得一大笔专项资金。但对于如何更加精准地使用这笔资金,并非所有示范高职院校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方案。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对示范高职院校的项目验收标准上,教育部门过于注重考察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但对于不宜量化的软件指标考察不够,仅仅包括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毕业生 “双证书”获取率等有限指标。为了支持示范高职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并围绕专业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了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了大批的课程与教材,从而大大提高了专业建设的硬件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软件建设水平没有随之提高,再先进的硬件建设都会黯然失色。一项对江苏15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示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不同步、部分专业重复设置、专业调整与建设缺乏系统布局” 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实训教学体系缺乏系统规划,那么再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基地都可能成为摆设;如果专业教学资源库不能得到广泛使用,那么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课程与教材开发缺乏标准,那么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将无任何实际意义。
(三)少数学生还是多数学生?
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最初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办学质量来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位置,才可以说质量理念已经深入贯彻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之中。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而言,这一假设同样成立。在此逻辑之下,必然要明确的是“何为以学生为中心”。此处所讲的学生,到底是少数学生,还是多数学生?以技能大赛为例,为了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不少示范高职院校将有限的训练材料和资源投入到少数“备战”技能大赛的学生身上,甚至只让其参与某一项目的技能训练,不再参加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等的学习,使其成为脱离正常学校秩序的“特殊群体”。与此相比,其他学生所能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则少得可怜。一个颇具讽刺意义的例子是,某位高职院校焊工专业学生凭借在技能大赛上的好成绩而直接获得技师称号,随后被企业高薪聘用,但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就出了 “洋相”:当他去现场操作时,却为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焊条而发愁。原因在于,无论是在学校训练中,还是在技能大赛中,所有的焊条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并不需要学生自己去选择。当技能大赛变成争名夺利的工具之后,无论是少数学生,还是多数学生,实际上都成为受害者。即便是示范高职院校能够凭借过硬的技能大赛成绩顺利通过项目验收,但如果不能使广大学生从中真正受益,那么示范高职院校也就失去了建设的基本价值与意义。
(四)局外教师还是局内教师?
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一线教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他们却时常扮演着较为尴尬的角色。表面上看,一线教师似乎是示范校建设的“局内人 ”。在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制之下,一线教师处于整个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底层,并在上级的领导之下参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各项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拿下示范高职院校项目资格之后,一线教师似乎成为 “最忙的群体”,但bob体育平台官网时候是疲于应付上级领导的行政命令。虽然在项目启动之初,为了保证各大示范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国家一直强调要给予其办学自主权。但事实上,这种自主权主要停留在中高层管理层面,一线教师所拥有的自主权仍旧十分有限。在没有改变科层制管理本质的前提下,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很难真正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线教师就只能成为被动的参与者,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局外人”。在现有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之下,校长往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高层管理者的职务更迭时常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埋下隐患,尤其关乎后示范期高职院校的发展命运。正如某位高职院校校长在后示范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第一批示范高职院校的书记、校长老人所剩无几,基本上换了新人,难怪大家迷茫” 。也就是说,如果新任校长对前任做法并不认可,很容易导致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形成的理念与发展成果 “付之东流”。此时,一线教师往往是最无力的群体,其 “局外人”的角色更加凸显出来。
(五)回波效应还是扩散效应?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非均衡式发展模式在带来“扩散效应”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回波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发达地区(增长极)对周围落后地区的推动效应和有利影响,即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发展阶段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从而产生一种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运动趋势;“回波效应”是指发达地区(增长极)对周围落后地区的阻碍作用或不利影响,即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产生一种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运动趋势。在市场机制之下,如果某个区域的发展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发展速度,而又无法得到有效调控,那么这不但不会带动其他区域发展,反而会拉大区域间的差距。对示范高职院校而言,这一原理同样适用。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必然会带来扩散效应,从而实现对周边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同时,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对周边高职院校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项对浙江 47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显示,示范院校与非示范院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院校间社会服务能力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横向技术服务、非学历培训、公益性培训等方面。另外,示范高职院校还可能加重周边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甚至为其带来生存危机。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调控,这种 “回波效应”甚至会先于 “扩散效应”而来。原因在于,如果政府无法采取干预政策来刺激周边高职院校的发展,那么将无法避免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累积性恶果循环,双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因此,我们在关注示范高职院校 “扩散效应”的同时,也不得不重视可能出现的“回波效应”。
三、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前瞻思考
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再到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并不是在前者之中选拔“985”、“ 211”,而是在更广泛的高职院校层面推广这一项目,倡导bob体育平台官网的高职院校走精细化发展道路,从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之际,我们必须在吸取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方向。
(一)紧扣项目建设初衷,建立以绩效评估为导向的拨款机制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初衷并不在于 “从矮子之中选将军”,也不在于仅仅满足项目的 “贴牌”,而在于通过重点建成“标杆”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另外,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不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不再是由中央财政集中投入支持少数学校的发展,而是鼓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强化特色、培育优势,着眼于集中火力、扶优扶强,打破 “示范建设 ”时期的 “身份标签”,精心挑选那些办学基础扎实、优势特色鲜明、改革意愿强烈,同时说有想法、做有套路、干有实绩的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吸取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教训。为避免 “资格遴选”再次成为政策执行的实际行动逻辑,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拨款方式,建立以绩效评估为导向的拨款机制。正如有学者所言,在省域优质高等教育发展公共政策的构建中,政府要将资助效果评估做实、做精。对于拟重点支持的优质高职院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取“先建设、后拨款”的方式,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建议采取 “边建设、边拨款”的方式,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我们要基于优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投资—回报”模型,利用科学的评估工具搜集和分析数据,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而公平的绩效评估,从而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质量监控流程。最后,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政府要动态调整经费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进展良好、育人效果明显的优质高职院校,要酌情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进展缓慢、育人效果不佳的优质高职院校,要适当核减经费支持力度。
(二)优化项目验收标准,设计以软件建设为重点的指标体系
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而言,项目验收标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项目运作的主导价值理念。原因在于,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设院校往往会按照验收标准来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并按照指标体系要求来制定具体方案。回顾以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项目验收标准可以发现,硬件建设指标占据了大量比重,而软件建设的相关指标则明显不足。实际上,与硬件建设水平相比,软件建设水平更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如果只重视硬件建设,而不重视软件建设,那么很容易使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失去灵魂;如果只重视软件建设,而不重视硬件建设,那么很容易使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失去基础。正如前文所言,在经历了高职院校的规模式发展,以及两轮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之后,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已然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就目前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软件建设水平则始终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短板。而且,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一个重要的遴选原则就是 “扶优扶强”,这表明能够被选中的学校必然是有一定建设基础的,最起码有硬件建设水平的保障。因此,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之际,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验收标准,突破以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标准的局限性,设计以软件建设为重点的指标体系。需要注意的是,以软件建设为重点,并非不重视硬件建设,而是强调以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建设,从而有效发挥指标体系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引导作用。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国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历年的政策文件来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等一系列说法。但遗憾之处在于,国家层面并未出台配套文件来解释人才培养目标,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所适从。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以上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之下,示范高职院校往往会设置较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事实上,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存在一个从新手到专家不断升级的过程,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制定切合其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而言,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准入”水平,要求全体学生在毕业之时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正如杜威所言,如果教育是生长,这种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现在的可能性,从而使个人更适合于应付后来的要求。此处所讲的准入水平并非降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够真正达到这一培养要求也绝非易事。需要明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准入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将实践教学重点放在技能操作“标准规范”的训练上,而非放在技能操作“娴熟程度”的训练上。正如技能大赛选手也许能凭借娴熟的技能获得荣誉称号,但却不一定能够达到用人单位要求。与其如此,高职院校不如扎扎实实地开展专业技能普测,提高全体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准入水平还要求学生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针对学生基础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高职院校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补充教育。
(四)构建多元治理结构,打造以名师团队为主体的治理模式
为了改变传统科层制管理的弊端,优质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大力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并尝试打造以名师团队为主体的治理模式,从而有效发挥多元主体的协调治理作用。与管理不同,所谓“治理”,即用规则和制度约束和规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目的;治理理论强调多权力中心和多元主体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
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高职院校,理想中的多元治理结构不仅应该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还应该包括一线教师。在以往的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一线教师的自主权并没有得到释放,也没有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如果一线教师仍旧无法获得bob体育平台官网自主权,那自然无法调动起他们参加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线教师的自主权并非是完全无限制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边界。为了避免教师个体意见分歧过大可能带来的低效率问题,高职院校有必要打造以名师团队为主体的治理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进而帮助一线教师“科学有效”“整齐有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另外,以名师团队为主体,可以有效发挥名师对新手教师的 “传帮带”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新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
(五)强化院校深度合作,形成以集团办学为载体的合作网络
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回波效应”大于 “扩散效应”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成果仅仅停留在 “示范”层面,在后示范期并没有产生推广效果。示范高职院校所带来的所谓扩散效应,多表现为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对示范高职院校的参观学习与简单模仿。实际上,由于资源禀赋、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浅层次的合作并不能有效带动非示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之际,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强化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并加快形成以集团办学为载体的合作网络。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仍然主要处于非均衡式发展阶段,因此,将优质高职院校与其他非优质高职院校纳入同一集团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区域内“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并逐步缩小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该集团不仅可以包括优质高职院校、示范高职院校、普通高职院校,而且可以包括行业、企业等。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当一个组织规模足够小时,少数精英成员就可能实现集体目标;只有当组织规模较大时,才需要有一套复杂、正式的治理结构,以确保“选择性激励机制”激励贡献者,处罚 “搭便车 ”者,从而实现集体目标。在制度经济学看来,对一个组织而言,组织成员数量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带来集体行动困境。对于以异质性元素为主要特征的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而言,必然也需要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发挥优质高职院校的带动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协作共赢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并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与激励机制。
信息来源:《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
● 政策与信息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bob体育平台官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bob体育平台官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13亿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立足我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下去,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住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四)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加强系统谋划,注重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做好衔接。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
《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改变美育薄弱局面,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
《意见》指出,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市两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
《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要多措并举化解择校难题。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
《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严格教学管理。大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意见》指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分制,实施灵活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队伍,深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支持力度,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智库建设,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前瞻性、政策性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全面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要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意见》指出,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要完善民族教育加快发展机制,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力度;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强化随班就读,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评价、督导检查和支持保障制度;要健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健全财政、土地、登记、收费等方面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监管机制;要以拓宽知识、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健全促进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意见》指出,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要改进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健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改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职业院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
《意见》指出,要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强调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合理划分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支出责任分担方式,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健全各级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并适时提高相关拨款标准和投入水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坚持向老少边穷岛地区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倾斜。要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加大省级统筹力度。要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安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全覆盖、奖助贷勤补免多元化的学生资助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提高资助精准度。
《意见》指出,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强调要完善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要完善教育督导体制,促进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落实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完善督学管理制度,提高督学履职水平,依法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督导,依法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督导,强化督导结果运用。要完善教育立法和实施机制,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
《意见》最后强调,要做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组织实施。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要完善推动教育改革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统筹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督查督办、总结推广的改革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谋划职能,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完善省级教育改革领导体制。健全教育改革的试点、容错、督查、推广机制。加强教育改革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教育改革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刘延东副总理致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7月4日,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宣读刘延东副总理致信并致辞。
刘延东副总理在给大会的致信中讲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历史性交汇,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还是发达国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都迫切需要发展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技能,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加强职业教育正成为各国的基本共识与重要国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上海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积极落实《上海共识》及各项决议,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为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支撑。面向未来,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把握全球趋势,立足本土实践,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及2030年教育目标的实现,共同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孙尧副部长在致辞中说,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许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他认为,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与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终身教育学习与发展紧密结合;要不断的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加强与各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合作,继续探索在发展中国家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并分享发展的成果与理念,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迈向更高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斯坦利·穆通巴·西马塔表示,本次会议在中国举行是再合适不过了,众所周知,中国在教育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因为这也是提高中国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战略之一。他认为,职业教育是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带一路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毫无疑问,很多国家已经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巨大价值,能和中国在这方面分享经验,对他们来说也是颇有裨益。
据悉,此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不断变化的技能: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为主题,旨在回顾自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教大会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取得的发展,分析新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分享职教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最佳实践,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大会由中国教育部、德国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曹妃甸区人民政府、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协办。
信息来源:《现代职业教育网》2017-07-04
教育部长陈宝生《求是》撰文:如何弘扬黄大年精神?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求是》撰文,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弘扬黄大年精神”做了深入阐释。
以使命担当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饱含对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托与期待,对于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大年同志是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杰出榜样,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弘扬黄大年精神上做出表率、干出实绩,奋力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内涵。
一是要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担当。黄大年同志始终以祖国需要为最高追求,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承担起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和担当。
二是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无论有多少头衔和职务,黄大年同志都不忘自己首先是教师,始终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尽教书育人本分。教书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刻不忘的对教师的叮嘱,他在多个场合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是守住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黄大年同志把所有的热诚和才华奉献给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黄大年精神学习好、发扬好、实践好。
一是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为将所学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黄大年同志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成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他刻苦钻研,带领团队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至诚报国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要以他为榜样,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服务国家需求、勇挑历史重担,办好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是弘扬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黄大年同志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班主任,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爱才惜才、为师为范的执着坚守。要以他为榜样,牢记使命、忠于职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三是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尽快缩小与国外差距,黄大年同志忘我工作,生病住院期间还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忘我拼搏、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兢兢业业、心无旁骛的人生态度。要以他为榜样,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立足本职、踏实勤勉,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施展才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将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学、作为整体悟,打通前后,融会贯通。
二是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结合起来,深刻体会他们身上共同闪耀的精神之光,深刻认识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大力宣传弘扬教师典型先进事迹,让教育的天空群星灿烂,让优良的师德师风始终引领社会风尚。
三是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专题学习、组织生活、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坚持学做结合,学在日常、做在平时,用黄大年同志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做合格党员、当时代先锋,彰显共产党人本色。
四是与干事创业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照标杆查找在使命、责任和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激发奋斗热情,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全力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信息来源:《教育之弦》2017-07-19
● 高教论坛
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
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属于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两种类型,具有其独有的跨界性。2015年教育部提出,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200所,该举措无疑助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怎样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双一流”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主要包括“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一流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有国际化办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发展战略应对灵活三个主要特征。“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具有与产业需求匹配度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强、师资培训专业化高等特点。具体而言,在对“双一流”建设本质的界定上,还可以从以下三种研究视角深化理解。
从哲学角度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内涵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与延伸。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符合哲学意义的发展特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量的积累,积极总结过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质变做准备,并且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质变,随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双一流”的建设战略正是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而提出。
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相应的要求,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相协调,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投入与产出变化和人力资本等,形成高职教育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同时促进高职教育进步的良性循环。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需适应该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双一流”建设需要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建设战略的基本要求,保证与社会发展同步。从侧面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专业和培养模式等与市场变化的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开放性。
由此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本质内涵是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方向,将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从外部制度保障入手,协调内部联动机制,制定阶梯式发展战略,发挥政府、院校、企业三方主体的推动力,形成“双一流”高职院校独有的动态发展模式,最终转化成高等职业院校自觉地良性循环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协调性、特色性、继承性和国际性五个原则。
科学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须从未来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使自身获得理想的发展。一方面,“双一流”的建设是在一定教育环境下,需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不同高职院校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需“对症下药”,讲求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需要有科学的态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也需在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国际中站稳脚步。尊重科学性同时表现在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用成熟的科学原理来质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协调性。协调性原则在此处包含多个层面。首先是高等职业教育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协调性。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与国际发展相协调无疑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产业需具有协调性。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任务。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产业的需求对口,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其重要目的。最后,“一流高职院校”的分布要具有协调性。“一流高职院校”的布局需要充分认识到地区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呼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重点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协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特色性。中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就带有浓厚的、深刻的中国特色的烙印。“双一流”的特色性建设包含高职院校定位的特色性、专业设置地方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师资培训专业性以及教学内容匹配性等。高职院校特色定位是在明确各院校在国内及国际上发展的优劣势基础上进行把握。专业设置的地方性包括重点发展和地方(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密切相关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师资培训的专业性及教学内容匹配性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
继承性。中国高职“双一流”的建设的继承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要继承,意味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性并不代表全盘接受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和路径,也不能全面否定之前所取得的成绩。而是要辩证地看待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的作用。其二,要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吸纳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方面,摒弃不适宜现阶段发展的策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向前迈进。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它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新的过程。没有继承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际性。通过对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以各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总体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愈发的重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在国际的大舞台中立牢站稳,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职院校,发展与国际化相接轨的专业,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人才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该原则一方面顺应了国际的历史潮流,对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是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建设步骤、建设策略三个方面。
1.指导思想
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为指导,确立发展战略目标。这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前提。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双一流”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社会经济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然后依据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认真分析专业的能力要求。最后将发展战略与目标明确。
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凸显学生价值实现。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首先应增强人才培养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企业产业的需求。其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优势,如敏捷的反应力和卓越的执行力等,对于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等创新,分类管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特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优化办学结构。在制订战略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高职院校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在一定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来,是体现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此外,“双一流”建设特色的突出不仅在该地区、国内寻找差距,更要在国际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掌握国际形势,在吸收国外优质的理念及实践经验的同时,推动中国高职走出去。
2.建设步骤
高职教育“双一流”建设需要立足长远,制定阶梯式发展路径,将建设规划纳入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发挥政府、院校以及企业三维主体的推动力,使之保持长久发展的动力,并不断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合理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前提。这离不开政府、院校及企业三方明晰国内发展趋势,洞察国际研究动态。唯有将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点打牢,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上层建筑。
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发展定位及目标,将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打牢,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色及优势,弥补薄弱部分,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力及综合竞争力。
无论是政府还是院校都需要及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掌握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发展的进程,依据现实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实现需要根据建设思路积极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以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来完成“双一流”的建设任务。
完善制度保障,规范遴选标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立法、监督和评价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保障政府资金拨款、规范“双一流”遴选标准等,使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可依托。此外,科学的干预与引导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和严要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有效形成一批建设水平较高、特色各异、标杆作用明显的“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建立联动机制,激活四者的合力互动。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的建设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等形成的整体合力。“双一流”的建设要在原有高职院校示范建设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突破,就必须充分发挥联动机制的运行,激活四者的互动力。为此,“双一流”建设工程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明确有关部门在建设中的职责,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从而加强对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与协调力度。同时,在国家、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等建设沟通平台,通过该平台可有效实现四者之间的互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
实施动态管理,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实施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对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整体战略进行动态管理。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与专业的生命周期,注重研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专业的影响,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使发展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对“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动态管理。对此,政府可实施定期评审制度,每年一审查,三年一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高职院校及专业取消其“一流”称号,形成良性竞争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
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7-09-01
智库访谈:双创教育,产教融合的真正高点
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人才战略支撑,尤其是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如何培养好创新创业型人才支撑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实现人才供给侧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国高校共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校如果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就会错失发展的历史良机。
如何正确理解双创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双创教育体系?针对这些问题,CAETT(中国教育智库网)采访了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德富。
双创教育是一种人才成长范式
创业的狭义是创建一个企业。古代象形文字中,“创”是拿着镰刀去开拓,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业”是成果,是经过某个过程形成的成果。“创业”二字本身就体现了创新,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要重视成果,但是成果不仅仅包括创建一个企业。创业关乎人的成长、创意和创新,这是创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含义。创业精神不是一个人有勇气创立一个企业,bob体育平台官网指的是将想法变成行动的一种能力。人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进行思辨,能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创造当下不存在的规则和逻辑,能够处理复杂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初,明确提出创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未来大学生的“三本护照”。学术教育关乎知识总量,能够为学生提供学历,bob体育平台官网解决知不知道的问题;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bob体育平台官网解决会不做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bob体育平台官网关注人在复杂、易变、不确定、模糊不清的环境下如何成长自我,如何发展自我。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的教育,不是只培养3%的缔造企业的创业者,还要培养97%的就业者,其中包括多种类型职业的就业者,这些就业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创业者。如,培养出的公务员是政策性创业者,能很好地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用创新手段服务于公众;培养出的公益事业从业人员是社会型创业者。现在从事公益事业,如果不结合互联网,就没办法让更大规模的人受益。对于受雇于人的就业者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也很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受雇者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基于这些精神与能力的技术、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构建双创教育三维体系
高校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可以考虑三维结构体系。
时间维度
高校要从时间维度思考双创教育,不能等到学生大四了要解决就业问题时才鼓励学生创业,也不能等学生脑子里都塞满东西只会考试时再进行。要从大学一年级,甚至从更早阶段就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学生在大学里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指学生属于哪个院、系、班、小组、宿舍,这是原来典型的工业化时代的科层制结构在学校中的体现。
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学校可以采取网状虚拟组织的模式,比如,某学校大学一年级有四千名新生,可以将每五个人组成一个双创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跨宿舍、跨专业、跨年级。在这种小组中,鼓励学生结合兴趣来激发创意、点子,发现社会中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些需求无论大小都可以。同时学校的教学和辅导要跟上,使学生将点子变成创意项目,再孵化成为初创项目。毕业时,如果学生选择就业,曾经的创业经历就会变成能力提升项目,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如果学生选择创业,大学的经历就成为走上创业人生的重要基础。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维中,同样的时间内,比起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双创教育可以使学生成长速度更快。如果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加快,人才供给侧改革就成为具体落地的措施。
空间维度
双创教育体系的搭建涉及五个方面: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如何塑造;通识教育如何与双创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如何与双创教育结合;实践教育如何与双创教育融合;双创教育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这些因素一定是深度融合,形成交集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学校的社团、讲座、报告、竞赛等来营造,同时要在通识教育中加强双创教育的融入,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中体现创新创业。双创教育的关键是各个专业结合,形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实践教育要bob体育平台官网开展基于真实问题、场景、任务和项目的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教育还要与产业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学生四年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要重点解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关联。课程一定要融入最新、最前沿的内容,而不能只是陈旧的知识;教学不能只是讲解知识,而是要基于项目,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评估方式要重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学习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引导的媒介。课堂不是学生排排坐的课堂,而是智慧型课堂、互动的课堂,是可以生成很多新东西的场景。
生态维度
德鲁克认为,任何组织发展到高级阶段都是生态组织。学校要变成培养创新、创意、创业、创富人才的土壤。为此,院校要构建面向2020年目标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指在相互作用的各种创新机构、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
双创教育生态包括教的生态、学的生态、训的生态、研的生态、赛的生态、投的生态。院校教的生态要改变,变成项目式教学,教师变成引导师。学习变成翻转式学习、团队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科研要和教学相结合,因为科研会形成学生创意的高质量的源头。第二课堂、竞赛等也要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双创教育体系要连接产业的资金、资源,连接产业管理者的智慧。
双创教育是产教融合的真正高点
双创教育可以使产教融合形成新的模式。原来的产教融合主要基于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是人口红利阶段的产教融合模式。现在处于从人力的量到质的过渡环节,学校有众多的教室、实验室、教授、科研人员、学生,产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面临产业升级,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动力。新一轮的产教融合,应深度融入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产业问题变成学校科研问题,将产业需求变成学校教学课堂的案例,将产业的人才需求变成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未来的招聘有可能不单是招收某个毕业生,而是某个团队,这个团队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双创教育可以从更高层面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产教融合在下一个阶段的真正高点。
双创教育一定要和产教融合形成密切联系,使产教融合中融入双创元素,成为新阶段的产教融合。新阶段的产教融合可以定义为产教融合2.0阶段。产教融合1.0阶段帮助很多企业找到人才,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发展非常有意义。但是进入双创阶段,产教融合应该有新的特色。
产教融合1.0时代,之所以会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是因为学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去向企业求助。企业有议价权,企业认为即便不参与产教融合,也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税收、产业等方面也没有国家级政策来支持产教融合。另外,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和学校合作来解决产业上的问题。为了突破产教融合的瓶颈,高校一定要把握双创的机会,用创新的方式改变产教融合的育人问题,用科研的力量,以创新创业的手段,帮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找到产业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智库网》2017-06-28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在哪
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和突破点。其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切实要求,对实践教学能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仍沿用普通教育式的教学设计,使得本应体现“职教特色”的教学设计沦为“虚无工具”。因此,明晰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变革诉求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梳理出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对于解决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十分必要。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变革诉求
彰显特色——高职实践教学变革的关键所在。
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学形式进行专业教学,通过在真实情境中教授实践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实践性问题驱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痼疾,和实践教学设备购置昂贵、双师型教师效用难发挥、校企合作遇阻力等,造成了实践教学发展缓慢且薄弱的尴尬处境。
合情合理——高职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旨。
针对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研究严重匮乏的现象,教师应基于职业教育特定的思维方式,“合情合理”地建构特色型教学设计,将实践教学视为一种情境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持续不断地对其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鼓励学生通过与真实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效互动,从旁观者、参与者逐步融为实践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使其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进行实践文化的熏陶和个人身份的建构。
实践取向——高职学生学习情境的潜在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教学实践的重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存储理论知识转向培养职业能力,引发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过渡,实现基于“学”的“教”;教学活动的重心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由此,以教学方法为主导的高职教学变革必然要引发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这也从侧面揭示了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学习情境的实践取向性设计。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系统——坚持整体性与有序性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设计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做到各个教学设计要素的内容整合,以及教学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教学设计系统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和有序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和模式化。需要注意的是,有序性并不排斥生成性,因为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环境等都在随时变化,教师必须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结构,甚至是生成新的教学设计。
设计主体——坚持参与性与生成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同时,高职实践教学是处在一定实习场所或高仿真情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课堂上的各种契机,在互动中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和调整教学思路,准确挖掘和利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智慧生成新的教案,再利用适合新教学活动的策略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内容——坚持情境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基于教学知识情境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正确把握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适量、适当的劣构问题,要求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和思维解构、分析问题,才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的内容设计,才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探究空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教学——坚持互动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教师设计教学时应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把教学过程设计视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实践共同体”,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表现形式的教学共振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此外,还应从学习需要清晰化、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精确化等方面着手加强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设计评价——坚持发展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应主张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尊重个体差异存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习得知识的主体精神,并着眼于终身职业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发展性的实践教学评价强调各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和支持,其多元性的特征为实施教学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即不事先预定标准、划定范围,而依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合理选择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成就。
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
有效的实践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高职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在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操作模型中,紧紧围绕实践性思维的生成,立足于“处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问题”,对实践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系统、教学目标系统、教学内容系统、教学策略系统及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流程设计,能够发现和解决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达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它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
前期设计——突出学习差异需求的学习需要分析,以及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需要分析要求高职教师能够根据实践教学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的停靠点,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活动,实现高职生有意义的学习;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即教师应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而不应追求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体现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原则;进行学生特征分析,即教师应尽可能了解高职生各方面的特征,具体包括其认知能力、初始知识和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
高职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为真实的情境和活动,以及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师应将“实践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设计模式。此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实践性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采取相应的方法保障教学目标系统的正常运转。
中期设计——关注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注重合作参与实践的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指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场,教师将创设“处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比如,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中可能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相同,其实践教学知识应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需求和情境性迁移的要求。
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的策略设计,主张通过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比如可以创设师生参与的实践环境,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则积极引导学生从谋求知识技能到身份确立、文化融合的转变,同时以“处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问题”为核心,将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统整,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与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全程式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设计——检验和反馈教学效果效度的重要指针。
教学评价设计强调多元互动的评价理念,关注情境变动对教学评价的影响,具有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等特征,是一种注重过程、指向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师生发展、教学改进。实践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真实的情境,评价者须依据该情境特征的评价标准,采取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对教师、学生及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深入评价,以适应新的评价情境需求。
修改与完善设计——提升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在高职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设计,如若目标达成,则实践教学进入下一阶段;如若目标未达成,则需要启动备用设计方案并加以实施;如若达成但还有待修改与完善,则需要进行再分析、再设计,直到达成理想的教学设计形态后,加以实施并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践教学。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05-02
l 他山之石
从实例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九大特征
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就是以专业为基础, 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教学水平、世界一流社会声誉的优质高职院校。
一流的专业(群):市场高度认可
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首要标志是拥有一个或数个深受市场认可的特色专业(群)。这些专业在硬件设施、软件建设、专业水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力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一提起某专业或某项技能,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某学校。或者一说起某学校,人们马上联想到这所学校的拳头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驰名世界,在国际酒店业界享有崇高声誉。英国诺兰学院的家政服务专业,在高端家政服务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影响。总部设立在纽约的美国烹饪学院,提供世界最顶尖的烹饪专业教育,与美国西点军校、茱莉亚音乐学院齐名。日本京都精华大学的动漫专业在整个动漫产业界都有重要影响。
一流的“双高”职教师资:行业影响力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育人是其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育人的关键在教师。 高职院校培育目标直接面向产业一线,以获得实际工作技能为核心。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技术研发和实践锻炼,反哺教学和育人。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卓越技术实力和社会声誉的教学大师和教学团队,专注于钻研专业技术应用及其教学,具有超前性的引领专业、行业的发展方向的能力。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深受学生和社会认可, 在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即“双高”:高水平,高知名度)。
意大利佛罗伦萨欧纳菲珠宝学院之所以世界驰名,稳居世界珠宝行业第一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一流的师资力量,包括创始人在内的一批具有卓越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平的教师支撑了其专业和教学的高水准,这些教师本身就是珠宝行业的大师级人物。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绝大多数拥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历,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不少人甚至担任过总经理等高级职务。为了使教师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学院实行高工资制,并且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中担当一定的职务,甚至主动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正是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支撑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洛桑模式”。
一流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应用与服务
当前,社会上有人对高职科研学术工作有一种误解:高职院校重在教学和技能培养,可以不要科研,高职院校也没有科研能力。没有教育科学,哪里来科学的教育? 不进行教学研究,哪里来高水平教学? 必须指出,科研是任何一所教育机构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但同时我们也要指出:高职院校的科研对象、科研重点、科研目标应当牢牢锁定在应用研究上,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科学、职业科学、技术应用和研发等应用领域开展研究。把专业剖析得足够深入细致, 把教学钻研得足够透彻,紧跟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步伐, 引领行业、专业发展。特别是当我们以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要求来衡量的时候,作为一个整体,学校的技术研发能力更具有标志性意义。
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FH Karlsruhe)建有多个校级和学院级的研究机构,在应用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智能测量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德国领先地位。其制冷学院的空调制冷与环境工程研究学院更是德国唯一专注于制冷技术研究的应用科技大学研究机构。该校的微流控光学和纳米光子学德澳研究中心是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项目,旨在吸引学生参与到最先进的技术研究工作中来。该校的史坦拜斯转让中心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科研人员,通过这个中心的特殊服务,实现大学和商界之间的技术转让和对话。更为重要的是,该中心从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可以直接反馈到教学中,为大学的教学实践内容做出重大贡献。研究和教育的相互刺激以及与行业深入的对话,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学术氛围更加浓厚,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术地位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熏陶,即使在国际舞台上也能适应工作市场需求。
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因需而变
由于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因此必须具备灵活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 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专业设置、教学策略等。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当具备敢破敢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确保办学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条件等等,都必须与市场动态密切关联,分析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新变化,紧跟新技术、新行业、新职业(岗位)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按需培养,引领未来,使得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形成相互支撑、高度关联的响应机制。
美国和加拿大社区学院倡导一切基于学生需求的办学方向,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都紧紧围绕学生和市场需求展开,可以快速及时得到调整。例如美国密歇根州莫特社区学院(MOTT),在校生12000人,有100多个专业,是美国10所顶尖社区学院之一。其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根据所在地区企业的发展和需求,随时调整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甚至可以为个人订制“专业”和“课程”。 2011年被阿斯本学会授予“优秀高等教育奖”。
一流的实习实训环境: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必须有先进的实习实训条件和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获得真正的工作能力,掌握扎扎实实的本领,特别是在我国生源素质整体上欠佳的情况下, 要着力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靠的是实践锻炼和先进的实习实训环境。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明确提出“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的理念。 德国著名的梅泽堡应用科技大学(HOME)设立在德国著名的“化工三角区”内,与企业关系密切,每年企业资助资金达其预算38%左右。 1997年企业资助建成“德国化学博物馆”,面向全德国学生开放,激发年轻人对化工、科技等的热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化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好的化工专业实习实训环境。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学院的汽车专业,与福特、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丰田汽车等大型汽车公司合作,校内实训车间配备各类型号的汽车及维修维护设备近200台(套)。
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毕业生
教学水平如何体现? 答案可能有很多。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上。你的教学模式先进,人才培养质量高,就能够反映出你的教学水平。与之相应的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某个行业领域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或者培养出杰出的毕业生。
比如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本着“卓越教学”的初衷,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通过设置网络学习、过渡课程、预科课程和指导系统等方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其“多样性”的概念与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紧密对接,其优秀教学模式在德国名列前茅。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毕业生遍及全球25家著名酒店集团,其中18 家酒店集团的总裁或董事长都是其毕业生。创立于1867年的德国米特韦达应用科技大学, 在学校100多年的教学历史上,已经培养了超过70000人的优质毕业生,他们当中有总统,世界知名企业的创建人、高层主管及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令米特韦达的学子们引以为豪。
一流的国际化水平:质量与视野
在全球化语境下,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质量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管理模式、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二是学校构成方面的国际化,例如师资和学生来源,毕业生去向等,面向国际。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映证。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设计学院,通过与其它各种行业和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护照”,方便工作与学习。该校在校生82000人,其中国际学生有28000人,除了墨尔本的三个校区之外,在越南和西班牙还设有分校区,有17600名学生在澳大利亚以外的校区学习,其国际教育在首届维多利亚国际教育颁奖会上被授予“卓越国际教育总理奖”。宽阔的国际视野,高品质的职业教育服务,是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区别于一般高职院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流的管理文化:刚柔并济
充满活力的管理文化既包括刚性的管理制度,也包括柔性的文化理念。一个卓越的教育组织机构就跟一个卓越的企业一样,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团队精神、管理文化、价值追求、发展愿景,并且这种文化具有延续性和感染力。其核心理念、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人际关系,必然是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
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最为核心的就是这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软环境建设,鼓励师生从事基于高职院校文化“求知、求新、求变”精神内核的各种创新活动,建立一套鼓励教师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鼓励师生进行技术应用和革新研究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空气等。
鲜明的市场辨识度:独树一帜
最后,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这所学校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即所谓特色)。在数以万计的高职院校中,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市场辨识度。我们这里所说的“特”,bob体育平台官网的是指管理的特色、办学的特色、文化的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等。同时,“特”里还包含优质、先进、精品等意思。 换句话说,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是在好与优基础上的“特”,并非为特而特。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通过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创新性地提出“教学工厂”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考察的对象。 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承担制订行业标准的任务,致力于打造“乔治布朗标准”。根据北极星研究所和GBC企业跟踪研究所对多伦多市企业的调查,乔治布朗学院的毕业生质量在所有学校中最好,具备企业最看重的各项技能,如工作效率高、客户服务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等。这意味着,乔治布朗学院的办学质量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具有鲜明的市场辨识度。
创建“世界一流高职”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从院校建设的角度来谈,由于各个院校在经济、地域、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差异,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则可谓千差万别。无论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背景,我们认为创建世界一流高职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
硬和软的关系:培育优质文化
所谓硬和软的关系,是指高职院校建设中,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谁更重要,谁更有分量的问题。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软件建设,即优质高职院校文化的培育。健康的管理文化和先进的核心价值追求奠定了一所优质高职院校的根基。有了这种强大的优质高职院校文化,才会在各种关键时刻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牢不可摧的文化向心力和巨大的文化辐射力。
全和专的关系:凸显办学特色
综合还是单一?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在早期发展中比较头疼的问题。现实中也确实有综合性高职院校和行业性高职院校的区别。那么,到底是专业多、全好,还是专、精好?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看院校决策者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美国社区学院的宣传口号常常是这样: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你想学习的任何专业。他们也确实可以提供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专业,也可以提供全世界最顶尖的学习条件,形成“专业超市”和“课程沃尔玛”。与之相反,一些院校专注于某一个单一性行业和专业,紧跟甚至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珠宝设计学院——创办于1985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欧纳菲珠宝设计学院。30年来,该校专注于金银、珠宝设计与制作、首饰工艺、镶嵌和镂刻等,在国际珠宝界享有盛誉。
大和小的关系:关键在于质量
在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规模大与小的关系。无论规模大小,都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没有质量的大是空大,质量卓越的小是精致。美国最大的社区学院迈阿密戴德社区学院,有8个校区、17万学生,以“开放战略”“卓越战略”“效率战略”而著称。创办于1917年的美国深泉学院坐落在加利福利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的“死亡谷”(Death Valley),这座地处沙漠腹地一片小绿洲上的学校,全部在校生只有24名男生,以“劳动、学术、自治”为校训,这恐怕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袖珍大学。但是这所学校大约有一多半的毕业生都会进入美国常春藤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对于世界各国优秀高中毕业生而言,这所学校充满魅力,趋之若鹜。
动和静的关系:坚守还是变化
所谓动和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创建世界一流高职过程中,如何对待新旧事物的态度问题;二是如何看待“世界一流高职”荣誉的问题。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不是一口气建成的,需要时间积淀,不能急功近利。即使将来形成了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影响,这种声誉和影响也是发展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我们持续性地坚守与呵护。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动静关系,改革那些与发展目标、价值追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坚守我们认定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
信息来源:《教育之弦》2017-09-06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看国外怎么做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保障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放眼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新加坡和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虽然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外部环境、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师培养上存在差别,但是各国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理念、制度、机制和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各国均将教师实践能力作为各国选聘和新任教师培养的重要参考和内容。在选聘职业院校教师方面,有些国家甚至将工作经验作为录用的第一条件。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要想成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有3-5年的行业经验,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教师全部从行业或企业中选聘。
新加坡:新加坡职业教育在起步阶段,就选择有企业背景的人才担任职业学校教师。在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中,各国大都将企业实践作为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日本:重视新任教师进修,新任教师参加校外进修,实地考察相关企业。
英国:英国教师实行新任教师入职辅导制度,职业学校新教师必须去企业实践一段时间。
美国:为新教师提供了解其工作环境的机会,有高中利用暑假让新教师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工作几周,或采用短途参观的方式,帮助教师了解产业、工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学生就业和技能学习提供指导。
法规为实践提供保障
各国纷纷对教师在职进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规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与周期。
英国:政府明确规定,教师工作满7年后有半年时间带薪进修。1983年英国出台的《职业技术教育方案》中还提出,为在职教师提供到企业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
德国:德国巴符州法律规定,参加职后进修培训是职业院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他们都要参加相关的在职培训活动。职业学校教师不仅去企业培训中心学习,还给企业工人授课,并取得丰厚报酬。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每个教师每学年有两周时间回到企业工作,甚至有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规定,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辞职去企业工作若干年,获得最新技术和经验后返校任教,则可获得终身教职。
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每年假期必须到企业一线工作,并将企业实践作为教师晋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师一般每5年必须回到企业实践3个月,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和企业管理。
职业标准有力引导
澳大利亚:实行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制度,教师资格标准培训包——“培训与鉴定”(Training and Assessment,简称ATT)由8个能力模块和两个资格等级组成。第三个能力模块对教师课堂授课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做出规定,要求教师采用工作本位教学,即将工作内容、过程和环境融入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与企业保持联系,经常去一线学习和实践。
日本:采用动态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每10年更新一次,更新的条件是教师在职进修中知识更新情况。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学校教师,也包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这就要求职教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与企业一线保持紧密联系。
优惠政策鼓励实践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经费以项目形式拨付,培训经费充足,一般由政府和企业支付,对进修的教师实行免费。
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教师企业实践,鼓励企业为教师提供工作岗位;政府与其他组织共同出资,资助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
新加坡:职业院校教师有很好的待遇,政府给予他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因此,来自生产一线和科技前沿的高水平技术工人都愿意去职业院校任教。
政府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去企业实践,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工作经历和职称等级可以互认。
澳大利亚: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的费用,并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去企业实践期间,工资正常发放。职业院校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并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
行业与学校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基础和依托,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受企业欢迎。
新加坡:政府打通企业与院校在人事聘任、职称和薪酬上的障碍,教师和企业人员自由转换。例如,理工学院的教师可以先工作,签订短期协议,合同期满可以回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中工作,带回当前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德国:企业非常乐意接受教师来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主要原因是,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自觉承担培训任务。企业教师也去高等院校参加培训,或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专题进修班,培训费用由企业或地方政府承担。
澳大利亚: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行业通过制定与修订培训包(TP),提出人才技能需求标准,学校围绕培训包开展教育和培训。为了跟上行业中科技创新的需求,去企业实践是教师们提高和更新实践能力的最好选择。
鉴于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从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措施的改进3个方面进行改革,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职业学校教师的心中,将教师企业实践纳入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完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制度标准,建立动态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并将约束与激励措施相结合。
此外,国家还须从规范和约束的角度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将教师企业实践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在发挥企业积极性方面,政府需要从税收减免、政府购买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入手;职业院校应从人才输送、员工培训、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服务企业。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06-30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大要点
(本文根据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所作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是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不要停留在口号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前提是明确合适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不断扩大,越是自主权下放、简政放权,大学的定位就越为重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关键在于办学定位,根据办学定位才有本科教学定位,根据办学定位才有学科建设定位,根据办学定位才有科研定位,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根据办学定位展开的。
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学科建设的布局与组织由高校自行决定。自主权的下放在双一流建设中得到很好体现,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也同样有这一条,国家制定标准,实际由高校自己操作,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因此办学定位问题需要大学引起更严肃的重视。
办学定位不同,学校的各项政策就不同,工作重心也不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根据学校定位延伸出来的,不同的定位,这些工作就有不同的重心和方法。明确办学定位要落实在各个责任部门,要体现在各个学院,还要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只有全面落实,这个定位才能深入人心,这个学校的改革才会往前推进。
应用型高校对学校意味着什么,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对学生意味着什么,都得去考虑。应用型定位对学校而言,首先体现在以需求为导向,这是应用型的本质。应用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有学术自由,学校不会干涉教师必须做什么,但由于学校走应用型定位,应该高举应用型研究大旗,大力宣传应用型研究,立足于地方,立足于行业,立足于企业,从实际问题出发,突出应用,让地方、行业、企业需要你。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应用型高效和职业学校有一大批行业企业认可的领军人才。应用型定位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为学生的成材提供可能性,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注意有不同的路径供学生选择,必须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二、处理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关系
学校里有两类人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是学生,专业是学生的组织形式;二是教师,教师是以学科为特征的。学科内涵bob体育平台官网的是指教师,专业内涵bob体育平台官网的是指学生,两者在对象上是有区别的。办应用型高校,尤其要为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产业服务,我们要围绕行业、产业建设专业群,而支撑专业群的是学科群。
作为大学的书记、校长,有三件事情要清楚:一,清楚学校的定位;二,清楚学科布局和专业布局;三,清楚学校氛围。每个人都按照学校的既定目标做,大学就办好了。另外,不能单一的把学科作为学校评估标准,还得把特色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如何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特点,需要强调主干学科,其他学院都要努力做与确定的主干学科相关联的交叉学科,科学研究做交叉研究,人才培养做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不是知识分类的建设,而是一个组织概念,包含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缺乏引进人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问题,引进人才既是书记、校长的事,也是院长、教授们的事,因为人才引进依靠的是“以人才引人才”,各个学院是引进人才的第一责任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强调给青年教师以机会,建设高水平大学要从长计议,关键是学校要形成让青年人脱颖而出的氛围,给青年人特殊的政策。稳定教学依靠老教师,讲发展则要依靠青年教师。另外,要注意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同等性,水平相当就要有共同的待遇,不要引进外面的人而导致里面优秀的人跑出去,在资源配置上做增量而不要去动乘量,不管引进什么人才,都不要动用原有的资源配置,造成不稳定局面。注意不要形成行政人员考核教师的局面,考核教师时必须同时出台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要让教师参与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过程。
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关注专业设置问题。社会转型期,大学有bob体育平台官网的机会,地方本科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成为地方发展的动力源。专业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在现有专业目录下设置专业方向,要使专业带有强烈特色,专业带有特色属性,学校就会受欢迎。特色不应该走偏,要以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的调整不应过于频繁,当已有专业已经能够满足人才需求,行业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调整,要跟随需求。
专业建设要关注人才培养,老师能够对人类界科技界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成为一流的学者,这是好的一流大学的定义。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落脚点永远是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我个人特别佩服的是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他们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教学改革,我们也应该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改革。
三、要有一个良好的行政氛围
每个大学的管理者都应该注意,大学的建设不是靠管理者,而是靠全体教师形成能够让他们贡献自身力量的氛围。办大学就是办环境,南京大学的院士曾经提到学术生态要比学科生态更加重要,在学校里我们怎么为教学科研服务,教师们在怎样的教学氛围里工作,这对于大学最重要,这就是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大学能不能管理好就是靠行政文化所建立的氛围,让大家感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生态里,这得靠学校的管理人员去营造,因为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掌握着资源配置,包括经费、用房还有指标,学校的资源为谁服务决定了学校弘扬的精神。行政人员就是为学校而服务的,我们为人才服务,而不是说人才为管理者所用,在学校要明白的是我们不是对权利的敬畏,而是对学术和知识的敬畏。
如何营造高校良好的氛围?
管理者第一要给教师提供申诉、发泄平台,有这样的胸怀,大学气氛才能做好,要对老师胸怀坦荡,要尊重集体意见。其次管理者应该充分信任下级,下级才会越做越有干劲,对于教职工来说信任是最大的动力,这对于管理者营造学校氛围是有帮助的。学校中层干部把政策贯彻下去,这个贯彻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理解的服从,要让学院的院长书记与学校总的方阵紧密联系起来,这是认同的层面。第三,则是更高的层面,中层干部对校领导有信任感,学校事业一定是蓬勃发展的,怎么把学校的氛围做好是校领导需要考虑的。
总体来说,做好校领导工作,第一明确好学校办学定位,第二部署好学校布局,第三协调好学校氛围。
信息来源:《教育之弦》2017-07-24